你是否有过好奇:为了精彩地呈现报道,记者们会准备哪些报道“神兵器”?
今天,摄影君邀请了文字、摄影以及视频记者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报道经历。
01
时隔六年再次参与全国两会的报道工作,任沁沁感到一切陌生又熟悉。
陌生,是指融媒时代的到来,对记者提出了全媒体生产能力的要求。采、写、摄、录、编一专多能,这对传统文字记者是一场考验;熟悉,在于能继续投身政协报道,在新闻“富矿”里自在采撷、创作,这对于热爱新闻的记者而言是莫大的幸福。
任沁沁携带的报道工具简单实用,除了撰写稿件要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她在摄影时则使用数码单反配28-毫米镜头,远近皆可覆盖。她在拍摄视频时,则习惯用手机录制,然后通过AirDrop功能将素材传入电脑,进行剪辑。
她这次参与了“两会人物”栏目的统筹、报道。该系列人物报道,以文字、海报、图片、视频形式融合呈现,赋予被报道人物以人文精神与时代特征,成为全国两会报道中的一抹亮色,暖人心,有回响。
02
许丹睿在全国两会期间的主要工作是连线代表、委员,创作及拍摄工作Vlog。
作为一名出镜记者,许丹睿提到,出镜主持人会针对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定制不同的套装,她一般都会选择用一件无领西服搭配一条简单的白色V领连衣裙,这样既正式又能展示主持人的知性美,显得端庄大方,精气神十足。
当户外拍摄,许丹睿会选择一件略带设计感的白衬衫,这样可以显得轻松活泼一些。如果天气较冷,那么穿一件简单的呢子大衣就既保暖又上镜。许丹睿此次两会Vlog的拍摄需要骑车出行,所以墨镜、牛仔裤和运动鞋也是她必不可少的穿搭单品。
许丹睿和她的单车
在拍摄许丹睿骑车走街串巷时,随行摄影师需要用手持稳定器和微单搭配,这样才能够拍摄出更加稳定的骑车画面。
除此之外,许丹睿和她的同事用到的器材还有:Pocket云台相机、全景相机、采访话筒、可以瞬间将声音转换成文字的录音神器,以及新华网特地为全国两会报道量身定制的照片采集回传设备。
这款照片采集回传设备通过数据线将相机和5G手机连接,记者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会自动通过手机的5G网快速回传给采编系统。
03
全国两会期间,摄影记者邢广利主要负责报道全国政协会议,并制作报道视频短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出发之前,邢广利的包里都准备了哪些器材呢?
“此次报道,我带了一台索尼α1搭配FEmmF2.8GMOSS镜头,还有两台索尼α9II机身,分别配备FE16-35mmF2.8GM和FE70-mmF2.8GM镜头。除此之外,还有梯子、三脚架和独脚架,等等。”
邢广利的器材准备
每天的行程忙碌且充实,邢广利一般早晨五点多起床,洗漱、早饭完毕后,六点半乘车去人民大会堂。安检之后,他进入现场调试即拍即传设备,调整相机的文件大小和色温设置,试拍照片,和编辑部确认图像质量是否合格,然后完成其他需要准备的工作。
这次随身携带的设备,都是他平时最给力的相机:高像素、眼部对焦精准、连拍速度够快,静音快门,这些性能对高强度的报道工作来说非常重要。这次他携带的相机还有双卡槽,可以分别存储两种大小的JPEG文件,方便即拍即传,小文件用于传输发稿,大文件用于存档。对于记者来说,这是一项光荣且不容出错的任务,完成任务报道那一刻,最难忘。
04
这次,摄影记者李贺主要负责政协会议委员通道主、分会场、全体会议以及开闭幕式的摄影、拍摄和采访任务。“相比往年,有两个不同。首先是行程安排,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记者在采访前后都要在酒店进行隔离。其次是器材方面,包里除了要携带数码单反相机、运动相机、手持云台之外,我尝试使用了索尼α1和α9II。”
李贺的摄影包
关于这次拍摄器材的选择,李贺看重相机的轻量化和小型化:机身轻巧,能为摄影记者保存很多体力;优化后的操作菜单使用更加方便;即时传输和眼部对焦功能十分实用;30张/秒高速连拍,静音快门,也带来很多拍摄上的便利。
05
作为摄影记者,才扬多次参加全国两会的报道工作。在忙碌中,为了确保报道工作有序非常重要,在每一次出发之前才扬都会认真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才扬在全国两会现场
“有会议采访任务的时候,我们会提前3个小时出发,在拍摄现场不停地寻找好的角度,边走、边拍、边发稿,等会议结束后回到驻地整理当天的内容,给各种设备充好电,然后根据拍摄的场合和自己分配的任务再次准备器材,周而复始。”
他的摄影包里有三台索尼相机机身(α1、α9II和α7r4)、GoPro、大疆OsmoPocket、闪光灯和麦克风,等等。
才扬使用索尼α1连接5G手机进行遥控拍摄
在此次全国两会报道中,得益于网络和拍摄设备的升级,才扬用手中的5G手机和索尼α1相机进行组合,实现了无线即拍即传。所有照片可自动导入手机,或者摄影记者根据需求指定某些图片导入手机,在导入后一键共享发送至后方编辑部。这个功能使得摄影记者实现了直播式的报道,十分给力。
因为报道机位和报道人数的限制,有时记者需要进行遥控拍摄。才扬当时使用的手机和索尼α1相机都支持5GHz,因此在遥控拍摄时,全程都非常稳定。
才扬认为遥控拍摄加全自动发稿的形式,可以让一位记者在报道现场实现多角度、多机位的协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