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拍摄影社区文章推荐:来自
不要大声叫
写在篇头的话:
我的街拍周记是一个年度街头摄影计划,一年有52周,52个街拍计划,全部来自文章中的书籍《街头摄影-52个任务清单》。背起相机走上街头,容易迷失在各种场景之中,如果每次拍摄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主题,虽然拍摄的照片数量可能少了,但是眼光可能会变得更加敏锐,捕捉能力也会更好。
以下关于任务的内容摘自《街头摄影-52个任务清单》。
任务十六:地铁行动
技巧一:地铁里的光线可能非常糟糕,所以调高ISO吧。
技巧二:可以通过降低快门速度来获得一些有趣的效果,例如模糊列车运动的同时,保持人和其他物体的清晰。
技巧三:试着用手机拍照,这很隐蔽,但一定要关掉闪光灯。
技巧二:小心混乱的灯光,用Raw格式拍摄,以便你后期微调色彩平衡。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座地铁站,所以在地铁站、售票厅、站台和地铁上拍出有趣的街头摄影作品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把这个任务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里:例如专注于一条特定的线、带宠物的人、穿戴有趣或穿着与众不同的鞋子的人,最后创作出12幅图片。可以尝试使用低速快门来模糊列车的动态感或上下班高峰期拥挤的人群,强调繁忙地铁系统的拥挤和喧闹。
融入人群,让自己看起来不像摄影师。如果人们看到一个带着大相机和长镜头,他们的行为就会改变。如果可能的话,使用广角镜头的小相机。
拍摄之前,确认一下地铁上关于摄影的“规定”,比如是否允许拍照。
成果:
在地铁上,开门和关门的时候,可以通过车门进行一些框架构图:
上面这两张图,都是使用比较快的快门速度拍摄,后来才想到,如果有乘客站在门口等待上车,而车内的人蜂拥而出的时候,用慢门拍摄,应该会更有意思,只能等待下一次再尝试了。
在地铁上,可以用拉环进行一些有意思的构图:
在乘客不是特别多的时候,就算你拿着大相机,也不会一直被注意到,毕竟大家通常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当然,在人少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那天在地铁上看到这位阅读的女士,感觉很亲切,毕竟现在能在公共场合进行阅读的人已经很少了。我有一本史蒂夫.麦凯瑞拍摄的画册《阅读》,里面全是不同国家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所进行阅读的照片,当我在#我想听真话#标签群提出来想要拍摄这个主题,但是大家都提醒到,现在很难拍到了,估计除了书店里面吧。但是,如果时不时拍摄一张,长时间积累下来,还是会有一组这个主题的照片吧。
如果在地铁上拍摄时,放不开手脚,地铁站里面也是一个拍摄的好地方,甚至比地铁上更好,毕竟局限在地铁上的空间,我并不能发现太多可拍摄的场景。利用线条引向等待地铁到来的乘客,他刚好站在那一面白墙附近,能够很好的和背景区分开。
还有一些坐在座位上等待地铁的乘客:
现在的地铁站,大部分都修的很好,很有设计感,所以一般能够容易地找到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构图,比如,利用线条
或者利用地铁站一些个性化的设计:
当然,如果你刚好在成都,一定别忘记去体验下无人驾驶的地铁9号线了。
总结:
关于技巧一,我大部分时间,采用的是“最小的快门速度1/s+自动ISO+F4”设置,成都地铁上的光线还是很好的;关于技巧二,如果场景里有乘客没有移动,周围有运动的人或物体,拍出来会比较有感觉,快门速度可以放到1/16、1/8或者1/4秒,根据行人的数量和速度来决定;关于技巧三,手机拍照确实方便太多了,基本能够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铁站通常有很多的线条或者结构可以拍摄出有意思的照片,像成都地铁,很多线路都会有一些专门的艺术站;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收获,清晨人很少、早晚高峰人很多、晚班车会有一些加班回家很累的乘客;拿着大相机坐地铁,尽量选择在人少的时候,那样他们也不会太在意;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阅读,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