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鹤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根据国家和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齐齐哈尔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教育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教育主要成绩与基本经验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府的重视领导下,经过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和全市教职工的不懈努力,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标志:
一是教育普及化程度高。全市学前三年和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分别达66.7%、94.6%,“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义务教育毛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6%、99.4%、88.6%。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是职业教育成绩斐然。我市是全省唯一的“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市,讷河、富裕、龙江是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占全省的3/7。职业教育成为全省的先进典型和全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优秀案例。
三是艺体教育特色鲜明。体育、艺术2+1项目成果丰硕,尤其是体育人才“一条龙”培养模式在全国有影响,已覆盖排球、足球、速滑等13个项目,从小学到高中的基点校近百所,上挂中央财经等20多所高校。
四是教育改革日益深化。进一步推进了以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质量评价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了以中职招生、校企合作、专业布局、整合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校长职级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长选聘、考核方式。
五是教师素质明显提升。在职校长参加国培省培、上挂下派人次,培训面%。涌现省市级骨干校长名。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补充到教师队伍;通过培训研修、网上学习、岗位练兵、企业实践等举措,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接受培训,现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40%。
六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齐普通高校6所,现有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人;民办教育学校发展到所,在校生人;少数民族学校34所,在校生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生人,有6所学校被评为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先进学校。
七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市累计投入.9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所,23.7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学校所,96万平方米;新建实习实训基地29个,实验室18个,1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3万余台件。
八是教育信息化步伐快。城镇、农村中小学校接入互联网分别达98%、60%;全市城镇中小学校建成“班班通”达80%;农村学校配备多媒体设备学校达40%;全市城镇中小学30%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人人通”空间;农村学校10%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人人通”空间。
九是校安维稳卓有成效。实施学校安全隐患整改“台帐制”工程,被教育部评为教育改革创新案例。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破解历史遗留难题,全市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回顾“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取得如下基本经验: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市委、市*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列为民生大事实事,切实帮助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难题。取消了高中自费生和择校生,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教育事业费投入由年的36.8亿元增加到年的54亿元,5年增长47%。把职业教育改革纳入全市农村四项重点改革,纳入市委、市*府重点工作督办事项,纳入对县(市)区*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之中,确保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必须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德育为先,以“文明伴我行”为主题,强化学生公德养成教育,形成了具有鹤城特色的中小学德育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