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第8章人像摄影的实例解析
(1)主体要突出。拍摄主体不一定要大,但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比如将人物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等视觉中心上,或是使用远与近、实与虚、大与小、明与暗的对比来突出主体。
(2)画面要简洁。学会走近风景点拍摄,采用简洁构图,使画面更加丰富饱满,充满力度感。
(3)画面保持均衡。人物位置的安排最好迎合静态的景物,使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稳定感。
另外,应景拍摄(根据周边景物来选择拍摄方法)也是旅游纪念照成功的关键。除了要懂得将人物的神态、造型与景物自然融合外,更应该多拍摄人物在活动中的画面,如娱乐、参观、谈笑或进餐等。总之,在人与景的选择上应多动脑筋,想办法使人与景产生亲切的呼应感,增强画面感染力。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到此一游”类照片一般都是以人景结合为主题的,这就要求拍摄者注意在保证前景人物清晰可辨的同时也要保证身后景色的每一个细节也能清晰表现。要达到这种拍摄效果可以通过缩小光圈来取得更大的景深,以使前景和背景同样清晰呈现。若使用大光圈拍摄,景深变小的话,容易产生要么背景变得模糊,要么就是人物主体变得模糊的情况。
使用摆拍与抓拍
摆拍,是旅游摄影用得最多的一种表现手法。无论是单人风景照,还是全家集体风景纪念照,将人物的位置安排妥当后,即可开始拍摄。虽然使用摆拍手法拍摄的照片相对来说“安全”、“保险”,但比起抓拍人们活动时的各种自然姿态,总是少了点活力,显得单调呆板一些。旅游是一种身心的享受,也是一种充满乐趣的观光娱乐活动,需要我们将这个活动过程进行真实的记录。因此,画面是否生动自然,有无浓厚的生活气息,往往可以成为一幅旅游照片成败的关键。
在旅游摄影中,采用抓拍的手法,不加干涉地拍摄一些诸如走路、游戏、交谈、野餐、爬山、游泳、晚会等反映丰富多彩的旅游生活的场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上的缺陷。因为这种照片在若干年后,仍可以帮助你回忆起影像中的人和物,唤起你对昔日美好旅游生活的记忆。
选择拍摄光线
旅游摄影大多依靠阳光。在逆光和后侧光的照射下,会在风景和人物的正面出现较大的阴影,此时就需要打开闪光灯进行补光,或是对准人物的脸部进行测光。而中午顶光光线强烈,容易使人物脸部产生浓重的阴影,不适合风景纪念照的拍摄。若是一定要在这种光线下留影,最好使用反光板或者打开闪光灯进行补光以消除阴影。
白天旅游拍摄依靠阳光,晚上拍摄则主要依靠复杂的灯光了,而怎样拍摄出清晰的夜景人像也是游客在游览夜景时最常遇到的难题。
若在拍摄时采用正常闪光灯模式,快门速度为1/60秒,则虽然人物被照亮了,但是背景是漆黑的。而选择慢速闪光灯模式,将快门速度设置为1/8秒或者更慢,可以将人物照亮,背景也很辉煌。
其实这里所说的使用慢快门、强制闪光这个原理设置的拍摄模式就是夜景人像模式。不过,慢速闪光灯模式由于使用了较慢的快门速度,因此手持拍摄时,一定要拿稳相机才行,否则容易因手抖而模糊。
特殊的拍摄题材
通常风景摄影都不希望有人物出现在画面中,而旅游摄影则多是人物与景物的结合,实际上有很多风景是离不开人物的,例如一张众人泛舟游湖的水景照片一定会比一张单纯的水景照片更鲜活生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旅游摄影的范围其实还包括对民俗风情和生态环境的记录。
拍摄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为基础的风情民俗是旅游生活的最好补充。民风民俗不仅仅指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生活,也包括一些普通人的生活休闲场景。例如江南古镇黎明的炊烟,西北边塞夕阳下的羊群,采茶的水乡姑娘,船头撒网高歌的渔夫等,都是非常好的拍摄题材。
生态环境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