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匠人说朱瑞华一杆一榫间尽显东方美学
TUhjnbcbe - 2022/9/11 19:32:00

非遗地图·匠人说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非遗地图推出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全角度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传承人/朱瑞华

齐齐哈尔市工艺美术大师,鹤城技术能手,齐市非遗协会付秘书长,省非遗学会会员,齐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省市两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瑞华民间艺术交流中心经理,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卧牛吐学校文史馆名誉馆长。

秸秆扎刻

高粱是我国北方常见的种植物,谷粒可供食用、酿酒或制糖。剩下的高粱杆一般会用作柴火、饲料,或直接扔掉。这种最普通的植物,在非遗匠人的手中,却变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宝。

秸秆扎刻,兴于民间,不落俗尘,一杆一榫结构严谨,开槽咬合典雅精致,尽显中国民间传统手艺之博大精深,被国外专家称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

植物秸秆烧掉不仅会很浪费,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还会污染大气环境,还不如让它们变废为宝,不仅能合理利用起来,还能做成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这样对我们自己和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朱瑞华最初这样想到。目前,掌握这种技术的寥寥可数,可以说只有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经过千百次的实践练习,才能熟练的掌握这项技艺。

朱瑞华受木匠父亲的熏陶和影响,少年时便心灵手巧,15岁开始跟家人学秸杆扎刻和木工活,在70年代初下乡到梅里梅达斡尔族区额尔门沁村,跟随达斡尔族人学做大车,投犁仗,盖房子,做各种生产生活用具。那时他就能用木器打大车、勒勒车和手扶犁杖,制作各式生产用具,他因此特别受达族老乡的喜爱。用他的话说,他给额尔门沁村的许多百姓都做过木匠活、打过家具,也吃过百家饭,多年的下乡生活让他对达族生活十分熟悉,并与达族人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朱瑞华为了学习这项民间传统技艺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辛苦。虽然制作的初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凭借着内心中对非遗文化的无限热爱,他不仅从事着秸秆扎刻事业,还从事着玛瑙石画、铝艺易拉罐画等等。他用高粱秸秆扎刻成的作品,不需要任何的黏粘材料,经过一番巧妙的裁剪刻画,采用秆卯相互咬合将秆与秆连接,创作出了一件精美别致的秸秆作品,既坚固结实,又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人年龄渐长,会越恋家乡。下乡返城四十年后、已年过甲子的朱瑞华,越发怀念当年下乡的日子,自年起他心中便生发出一个愿望,要将即将消失的达族文化进行挖掘,通过收藏、创作进行弘扬与传承,留给人们一份深刻的记忆。他总是穿着鲜艳的达翰尔族服装,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精神矍铄,在年在全国首届社区教育旧物改造DIY大赛中作品"龙腾鹤舞"获三等奖,作品"梦回唐朝"获优秀奖。玛瑙石作品《静》在年获黑龙江省进出囗宝玉产业协会汇博杯玛瑙奇石大赛获铜奖。年与年朱瑞华连续两年代表齐齐哈尔市、代表黑龙江省应天津荣程集团邀请,参加全国56个民族馆非遗文化展览。作品达斡尔族勒勒车和达斡尔族人家,在年荣获"创造之星"奖,年荣获"创新之星"奖。多获得一份荣誉就多一份责任,朱瑞华现为齐齐哈尔市非遗协会副秘书长,省非遗协会会员。建华区民俗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齐齐哈尔市瑞华民间艺术交流中心经理,电视大学客座教授,社区教育学习体验基地秸杆扎刻和和铝艺体验教育项目负责人,齐齐哈尔市非遗文化展示馆负责人。齐齐哈尔市秸杆扎刻制作技艺传承人、非遗达斡尔族勒勒车制作技艺传承人,黑龙江省非遗达斡尔族勒勒车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的便是世界的,让中国民族非遗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是朱瑞华一直在努力实现的事业!

朱瑞华老师作品赏析:

时代记忆平台简介

弘扬中华文化使命,采用“互联网+文化+旅游+地图+场景+支付”的线上平台模式,将文化保护技艺传承与文旅消费相融合,以大数据、云支付为纽带,链接空间、技艺传承人、公共文化空间、文创空间、产品及服务,助力于打造文旅消费O2O新模式。

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空间有机结合,在挖掘、传承、保护、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全景式输出优秀文旅产品服务的同时,整合历史、非遗、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物产等资源,搭建以“品牌+、文化+、互联网+、资本+”为核心特色的数字文旅平台,做大做强文旅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紧抓文旅数字化战略契机,倡导东方审美、塑造国际元素、输出生活方式、引导价值标准,助力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文旅产业快速升级。

时代·乡创周刊

期期期期期期期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匠人说朱瑞华一杆一榫间尽显东方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