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坚强领导下,齐齐哈尔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紧紧围绕发展大局,以打造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为目标,持续发力、扎实推进,深入整治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行*效能和服务水平,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市GDP增幅从年全省第八到年位列全省第一,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户,百亿级目标企业(项目)达到21个,全市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一、盯紧“人”这个关键,干部素质能力全面提升
五年来,紧紧围绕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持续抓思想转变、抓行为规范、抓能力提升,用科学理论为党员干部“铸魂”,用榜样力量做好示范引领,努力打造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以学促知”筑牢信仰之基。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科学理论武装,不断强化广大干部责任担当。实施“一把手”*治能力提升计划,举办市管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集中轮训班,瞄准初任公务员“培养空窗期”创新实施“红心铸魂”培养工程,创新“四史”学习教育模式,全市党员干部累计参加各类理论培训轮训50余万人次,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二是“以考促进”提升业务能力。深入开展“业务大讲堂”活动,持续推进“基本业务+”建设,组织开展全市“基本业务+”网上测试,重点针对大厅窗口、监管执法等一线岗位,以内网测试、岗位小考等多种形式开展比武练兵,以赛促学、赛练结合,持续检验学习成效。全市参加“基本业务+”网上测试近20万人次,参与各类业务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30余万人次,干部业务能力持续提升。三是“以比促优”注重示范引领。强化干部队伍激励担当,制定“十要十不要”行为准则,创新干部考核方式方法,年度考核优秀的单位增加评优指标,连续两年考核不达标或排名末位的,主要领导下行调整。开展“鹤城工匠”评选活动,共选树“鹤城大工匠”15名、“鹤城工匠”名,持续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市直机关开展“提升素质、强化服务”竞赛,人参与评选,选树“窗口服务机关工匠”和“青年理论学习机关工匠”共10名。开展首届“鹤城最美公务员”和“鹤城最美公务员集体”评选活动,10名公务员个人和10个集体受到表彰。
二、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动,*务服务效能持续增强
五年来,以打造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为目标,持续优化*务服务办事流程,最大限度简*放权、精简程序、提速增效,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数字*府”建设全面推进。在全省率先建成*务“一片云”和*务大数据平台,实现一体化*务服务平台市县乡村四级覆盖,全流程网办率和实办率分别达到91.7%和84.6%。全面启动“数据疏解”行动,要件提交累计减少20万件次,零跑动率达到85%,以不动产登记为代表的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全网业务协同办理模式基本形成。二是企业办事流程持续优化。建立完善“专班+首席服务员+领导联系”全程包保制度,各级*务大厅建立帮办代办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承诺即开工”“多审合一”,建设项目全流程办理最长时限由90天压减至69天。全面实施“准入即准营”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半天。改革升级“一揽子事一次办”,企业开办整合7个部门、9件事实现“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个环节、半天办结”。零售药店“证照联办、许可合一”改革获国务院大督查表彰和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通报表扬。三是群众办事时长大幅缩短。不动产登记实现半天出证,市*务服务大厅及北三区分厅试运行立等可取服务模式,鹤城公证处成为全国接入部门共享数据最多的公证机构,群众跑腿减少率为72%。在人社、医保等高频领域推出第一批智能审批事项10项,自动“批量核验”医保参保、低保、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补贴领取等超过万次。“鹤城在线”APP注册用户突破万,市级事项掌上可办率达到75%。全省营商环境监测报告显示,齐齐哈尔市营商环境满意度和变化感知度两项监测指标均高出全省平均值5—6分,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入开展
五年来,紧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聚焦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持续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深入实施“七大民生工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一是持续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建立“开门办民生”工作机制,征集11个部门民生建议条,公开承诺服务事项29项。受理慢性病申报和认定享受相应待遇人,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万余元,为异地安置退休等三类人员节约医疗费用万余元,一批惠及民生的事项深入落实。创建“吹哨报到”治理体系,形成市级、县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闭环联动,切实解决群众难题,受理群众诉求12.4万件,解决11.6万件,办结率93.7%。二是深入实施“七大民生工程”。职工养老金十六连增,城乡低保标准十五连增,发放创业贷款18亿元,发放救助资金44.3亿元,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改造棚户区7.1万户,改造老旧小区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覆盖率达到90%,城乡宜居环境持续改善。新建标准化学校所,泰来大兴农村义务教育为全国提供“龙江经验”,医院建设和智能监管走在全省前列,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三是扎实开展干部作风“五整治”。创新开展“五查五看五提升”活动,结合“党风*风热线”、*务服务便民热线、